报这救命之恩。
刚好那乡绅家中有一幺子,名唤常山。
从小喜欢读书,家中也宠着愿意送他去读私塾。
乡绅考查一番,发现这自荐的韩德柦学问确实不错后,就正式行了拜师礼请他做了幺子的老师。
后来几年,乡绅一家人就震惊又骄傲的看着常山考了秀才考举人,最后居然抱了个状元回来。
并且因为跟着韩老学习,所以跟他的独女也逐渐熟悉,
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,最后互生好感,结为夫妻。
常山当时是带着自家妻子一起进京赶考,当了状元后。
家中人很快来信叫他们夫妻俩不用来回奔波,家里一切安好,
还说一定会好好照顾亲家岳父,并送了不少银钱给小夫妻。
不过据调查,常家在京城的日子过得也比较拮据。
要不是他们当初拿到钱后第一时间买了个小院子,再加上现在大启的官员俸禄也不低,不然现在还不知生活如何呢。
“渊继位已有十多年,朝中正需要您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相助,不知先生意下如何?”
“多谢陛下厚望,但草民年纪已大,且早已辞官,久不理世间杂务。
如今更适合在这山野间做个闲散人,若是重回朝堂,恐力不从心辜负陛下心意。”
“韩老言中,谁不知您的本事,当年那么困难的局面。
因为有您在,硬生生撑了那么些年……”
老狐狸和正直壮年的青年狐狸之间暗藏的机锋,就这么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之中较量起来。
最后两只狐狸各自心满意足的眯着眼睛谈好条件。
“朕回去后,就会派人传来旨意封先生为太子太傅,
同行的还有护送您去京城的护卫,烦请先生先派人收拾好行囊。”
“草民多谢陛下心意。”韩老行礼道,并无推辞。
他此次不顾常家苦劝,执意出门,原本就是为了前去京城看望自己的女儿和算半个儿子的徒弟。
中途停留,打算先拜访自己这好久不见的好友,谁知居然会这遇到意外之喜,如此一来,此番上京,更是名正言顺了。
跟着靖祈渊一起出了小院子后,靖祈瑧终于压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,
“父亲,常老师傅不是年纪很大了吗?怎么韩老先生看着还如此的…年轻?”
想了半天,终于憋出一个形容词来。
靖祈渊出了门就牵着他的手,一直往慢慢向前走着,听了他有些幼稚的话,不由一愣,然后忍俊不禁的笑着说。
“阿瑧你怎么会这么认为?常师傅今年也就三四十岁,正值壮年!”
“可他胡子密密麻麻一大把,还有…”靖祈瑧想要反驳,却突然哑了声。
仔细想想,常太傅平时除了密密麻麻的一大把胡子遮住脸外,并没有其它证据可以证明他年岁已高。
听到他提到常师傅胡子的事,靖祈渊想起一件趣事,给他解释,
“常山原来并没有蓄须,只是他本就生得不错,中状元后,有些人家的小姐更是不顾他已娶妻,仍然在后面穷追不舍。
他为了避免麻烦,就留了胡子。”
“那常师傅和他夫人的感情一定很好。”
“确实如此。”靖祈渊颔首应到。
靖祈瑧这边跟父皇正在说着常师傅的事的时候,靖祈玥正在前往碑帖林的路上。
她刚刚和老二靖祈玮去了锦鲤池,觉得除了数量多些,体型大些以外,
其它和宫里养的没什么不同,于是和靖祈玮说了一声就离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