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国的国工坊在都城北部,源于梁朝司职建造的属官也称冬官,而方位对应季节,北方属冬季,这一惯例在齐国仍在沿用。
国工坊在都城北片占地方圆五十里,建制如同一个大大的村落,划分为官署区、工民区和工坊区,进坊有碑刻的齐国文字,上刻“齐国工坊”字样。
春草葳蕤,绿荫萌动,丝绦拂堤,一路上春光明媚,春景熙熙。
齐恕的车驾从宣台宫出发,卫士跟随。
到国工坊前时,国工令已经接到消息,早早等候在工坊前迎候长安君的造访了。
齐恕早知道齐国有女臣,但受先王时的压制,朝中多半还是男臣,女臣大多如越贞夫人一般,分管些宫闱桑蚕胭脂水粉之事,或做一族首领安居一方如季夷氏族领,而这国工坊的国工令却是个中年女子。
国工令名唤夏瑄,子夏氏族人,身着缁衣朝服,率领国工坊十二工坊的各位工令前来迎接齐恕。
“臣国工令夏瑄,拜见长安君。”
“国工令、诸位工令免礼。”齐恕道,“本君此来无别事,仅作巡视,国工令可否向本君讲述一下工坊情况。”
国工令夏瑄应,“是”。
国工坊共有十二工坊,有十二工令,水工令负责山川河流水务勘测和水工建造事;冶金令负责冶炼铜铁金银;铸器令负责宫室和国府器具铸造;营国令通晓城池营修浚土木缮葺工事;武工令负责箭矢、兵车等的制造和维修;虞衡令负责制造、收发各种官用器物,主管度量衡及铸钱;种作令负责耕种农具民用物品的制造,此外还有盐工令、酒工令、织造令、木工令,还有负责洽接官营、工坊调度的周调令。
诸位工令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其中水工令在黛东修渠,没有在国工坊中。
齐国官营事务各有司职,但并没有统归一处,如周调坊并不负责地方郡的工坊产物售卖,也不完全负责财务管理。
每个工坊虽然相互往来,但也各有区域,只是有的区域小有的区域大。
齐恕一一走访,发现工坊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,例如武工坊的武器铸造属于齐国武器形制,但具体的尺寸标准并不完全一致,种作坊的农具符合此时代的生产力水平,但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,比如铁犁铧被投入使用,开始出现铁犁牛耕,但却是直辕犁,需要二牛或三牛抬杠,人力投入也大等等。
齐恕又问了周调坊,工坊产物的售卖属于官营,收入全部入国库,价格其实略高于市价,但国工坊主业并不是出产售卖官营产品。
最后巡视完酒工坊,一个比她年岁略小的女娃抱了一坛酒给她:“此乃酒工坊今年新酿春酒,君上带两坛回去吧。”
小姑娘声音又甜又糯,听得人跟喝了酒似的愉悦,齐恕蹲下来接过她抱上来的酒,摸了摸她的头:“这酒是你酿的?”
小姑娘摇摇头,“是我阿父酿的。”
国工令夏瑄忙解释:“回君上,臣的夫婿是酒工令,此为小女,唐突了君上,望君上恕罪。”国工令呵斥小姑娘,“献儿,还不快回去。”
“本君不会吃人。”齐恕道,她问小姑娘,“你叫献儿?”
献儿点点头,“我叫夏献。”
夏献之父身份没有其母高,二人缔成婚姻后依照俗约,孩子随母姓氏。
“你会什么?”齐恕不自觉声音也软下来,跟小姑娘一个调子上,她莫名喜欢这个小妹妹,听她说话就觉得心里舒畅,忍不住多逗几句。
“我会酿酒。”小姑娘说话甜甜的,实在讨人喜欢。
“跟我回长安宫好不好?去教教我怎么酿酒好不好?”
夏献看了看自己的母亲,又看了看父亲,国工令夏瑄道:“君上,小女言行无状,不敢搅扰君上。”
夏献小姑娘结结巴巴地说:“我……我还要酿酒……”一边说,一边抓住她娘亲的手,往娘亲身后躲。